• 70net永乐高

  • 图片名称

    人民财评:共享单车集体涨价,为什么 ?

    2022-08-29

    浏览量 :


    本文转自 :人民网-观点频道

     

    近日 ,据媒体报道,共享单车行业今年出现了“集体调价”的趋势。美团单车宣布8月10日起上调多款骑行卡的价格,其中7天无折扣畅骑卡由10元调整至15元,各类卡调价幅度在20%-50%之间。在公告中,美团单车表示:涨价原因是硬件与运维成本增加。而在美团之外,哈啰单车也在今年1月上调了骑行套餐价格,理由同样是“硬件与运维成本增加” 。

     

    有媒体统计发现:当前美团 、哈啰、青桔等主流共享单车品牌的“起步价”均已达到半小时1.5元 。甚至有部分地区用户表示,某些品牌在本地的“起步价”已经涨至半小时2元。不要说和共享单车刚刚问世时相比,哪怕只是和一年前相比,骑行价格的变化也足以让很多每日通勤的用户感到“肉疼” 。对此,有网友表示,如今共享单车的价格可能比坐公交车还要贵,让人直呼“骑不起”。也有人因此联想到了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发展历程 ,认为这又是一个先以低价培养用户习惯 ,之后再大幅涨价“收割”用户的套路 。

     

    对消费者而言 ,同样的产品与服务,当然是越便宜越好 。因此 ,每当有类似的“涨价新闻”发生,几乎总是会引发舆论的抱怨与批评 。在这些抱怨与批评中,既有暂时性、情绪化的成分,也有真实反映市场需求端情况的内容。如何从中提炼出有效信息,合理设置价格 ,既与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息息相关,也是市场出给从业者的一道难题。

     

    过高的定价 ,会产生“赶客”效应,也难免让人觉得定价方“吃相难看”,无疑不利于一家企业的长远发展 。但是,如果一味迎合市场对低价的偏好,动辄大打“价格战” ,也可能让市场偏离健康的成长轨道 ,使企业无力承担长期稳定运营 、提高服务质量的成本 ,将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拖入“慢性死亡”的泥潭。

     

    对此,不论是当下面临争议的共享单车行业,还是其他对价格敏感的行业 ,都需在谋求自身发展和满足消费者之间把握好平衡,制定出最有助于实现“双赢”的价格策略。为了达成这一目标,行业内各家企业尤其是领军企业还需加大调研力度 、加强用户沟通 、贴近民声民情,从而确定涨价空间的大小,避免伤害到消费者的感情。

     

    有人可能会问:说来说去 ,共享单车企业挨骂总归是因为涨价 ,不涨不就行了吗?然而,从行业现状来看 ,这很可能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选项 。一家企业涨价 ,可能是其对市场环境的误判所致,但是,共享单车行业最大的几家企业近期纷纷涨价 ,且涨价幅度相仿 ,反映出的更有可能是整个行业的结构性问题。从常理来说,如果成本允许,一家共享单车企业完全可以在对手涨价时保持原价 ,进而引流消费者,扩大自家“地盘” ,早年见识过ofo与摩拜“黄橙大战”的用户,对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 。如今 ,各家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涨价,说明这一行业确实达到了某个拐点。

     

    正如一些网友在相关新闻的评论区所指出的,“补贴结束了 ,开始涨价了”。从本质上看 ,之前让用户感到“物美价廉”的共享单车定价 ,很可能是各家企业大力补贴、亏本运营的结果。如今  ,各家企业的盈利压力越来越大,没办法保持原有的补贴幅度 ,自然只能选择涨价 。因此,消费者最好不要对企业的“亏本”投注太多感情,而应认识到这种经营模式的目标同样是盈利 。

     

    归根结底,让消费者消费得起 ,同时让企业以合理水平盈利,才是健康的行业生态。只不过,在调整价格的过程中,企业还应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与心理惯性,不能只顾自己。这一现象也提醒市场:野蛮扩张 、寻求垄断的商业模式很难持续,找出稳健的服务与盈利模式,才是行业发展的“正道”。

    暂无数据

    暂无数据

    图片名称

    70net永乐高集团公众号

    Copyright @ 2018内蒙古70net永乐高投资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.
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 蒙ICP备18003653号-1
  • XML地图